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從母乳或配方奶過渡到副食品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,不僅是營養上的轉變,也是寶寶學習新的飲食模式時機。
對於許多新手爸媽來說,開始添加副食品可能會感到有些困惑,但只要掌握基本原則,過程就會變得更加順利。
本文將帶新手爸媽了解如何在寶寶4-6個月時開始添加副食品,並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。
副食品是什麼?
「副食品」是指在嬰兒斷奶前,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,為寶寶準備的輔助性食物。
這些食物可以是流質、泥狀、糊狀,甚至是軟質固體食物。副食品的主要目的是補充寶寶的營養需求,
幫助寶寶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,並逐漸取代母乳或配方奶的一部分。
副食品4大好處
1. 補充營養來源
隨著寶寶成長,僅靠母乳或配方奶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營養,尤其是某些維生素、礦物質和蛋白質。
副食品能提供更多元的營養素,如鐵、鋅、維生素A、C、膳食纖維等。
2. 吞嚥及咀嚼能力
副食品有助於寶寶口腔發展和咀嚼能力,這些能力對未來語言發展有重要影響。
3. 抓握能力
在學習吃副食品的過程中,會開始運用雙手抓取食物,有助於發展精細動作。
隨著寶寶逐漸學會用手抓握食物,手眼協調能力也會得到加強。
4. 味覺和食物多樣性
副食品使寶寶能夠早期接觸各種不同口味和食物質地,從而擴大其味覺範圍,培養多元的飲食習慣,對以後的飲食行為有正面影響。
何時開始給寶寶吃副食品?
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嬰兒哺育建議,4至6個月大嬰兒須開始添加副食品,最晚不超過6個月大。
爸媽也可以觀察當寶寶4個月後發出的訊號,代表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的時機!
1. 脖子堅挺、能坐穩
2. 開始出現厭奶
3. 對食物開始產生興趣
4. 寶寶顯得吃不飽
需要注意的是,此時母奶或配方奶仍為主要食物來源,副食品只是慢慢開始少量添加。
寶寶副食品三階段
寶寶副食品添加原則
∙ 種類:從一樣到多樣
開始時先單一食物測試,觀察寶寶的適應情況,等適應後,再逐步加入其他新食物,避免一次性添加多種食物。
∙ 數量:由少到多
剛開始餵食時,要從少量開始。如果出現腹瀉等不適症狀,應暫停並等寶寶恢復正常後,再重新以少量試餵。
∙ 型態:由稀到稠,由軟到硬
質地應從稀到稠、從軟到硬逐步變化,先以湯汁、泥狀為主,再逐漸轉變為較稠或小塊的食物,幫助寶寶適應不同的食物形態。
∙ 餵食方式:應以湯匙為主
使用湯匙餵食,讓寶寶逐步適應使用日常餐具,為未來斷奶做好準備。
∙ 口味:以清淡為主
應避免添加鹽或其他調味料,減輕寶寶的肝腎負擔,並幫助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。
寶寶副食品要注意什麼?
1. 未滿一歲嬰兒不可餵食蜂蜜,因蜂蜜中易有肉毒桿菌孢子,可能造成腸胃道尚未發育健全的嬰兒中毒。
2. 避免給予硬且圓的食物,易導致寶寶噎住,如堅果、葡萄、 果凍、湯圓、粉圓或糖果。
3. 不建議一歲以下寶寶使用鮮奶或是取代母乳、配方奶。
4. 寶寶開始添加副食品後,若母乳的攝取減少,可以給予水分以防止便秘。
5. 選在寶寶較餓的時候餵食(例如吃奶前1小時)較易成功,下一餐何時吃奶可視副食品吃了多少而作彈性調整。
6. 餵食時應抱起寶寶,面對面餵食;寶寶會坐了以後,則應讓他坐穩以確保安全,勿追逐餵食。
7. 若寶寶拒絕張口、將頭轉開或哭鬧起來時,勿強迫餵食;可暫停 1-2 星期後再試。
8. 若寶寶僅露出皺眉和嫌惡的表情,並未明顯推拒時,可能只是不習慣新食物,應多嘗試幾次,讓他習慣,勿輕易放棄。
9. 餵食時的氣氛應保持輕鬆快樂,吃飽了就應停止,不要強迫寶寶將準備的食物全部吃完。
10. 購買巿售現成嬰兒食品應注意有效期限,若不能當餐吃完,可冷藏於冰箱中,並於24小時內吃完,吃不完則應丟棄。
參考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延伸閱讀:
【幸孕果媽咪教室】寶寶需要吃益生菌嗎?一次了解益生菌好處及挑選6大關鍵
【幸孕果媽咪教室】益生菌、乳酸菌、酵素看完就知道怎麼選,益生菌常見8大迷思一次告訴你